7月15日凌晨,崇明区风清雅苑小区内一处室外非机动车停车区突发大火,40余辆非机动车烧得只剩铁架。幸运的是,因为火灾发生于室外开放空间,无人员伤亡,与近年来多起楼道充电引发的夺命火灾形成鲜明对比。
这场“露天火灾”只有财产损失没有人员伤亡,也算是集中停放充电的优点,但烧毁了40辆非机动车,暴露出集中充电同样存在系统性风险——若室外集中充电区域缺乏消防配套措施,一旦起火,将引发“火烧连营”。可见,小区集中充电是治理起点,而非终点。一些小区召开业主大会表决新增集中充电装置的议题时,还应该同步表决“在新增充电点位上安装喷淋装置和智能烟感器”等议题,只有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火灾防控能力,才能实现及时的灭火干预,真正打消公众不愿意下楼充电的疑虑。
在上一条《防患于未“燃”》的视频发布后,不少网友在留言区指出,“光想着灭火不行,还得从根源上找原因”。确实,电动车安全是个系统工程,不能只盯充电桩。比如,非法改装锂电池现在是行业里最大的“杀手”,一些消费者为了让电动自行车跑得更远、更快,私下换大电池、拆保护装置等,直接导致电池过充、短路自燃事故频发。
对这些害人害己的非法改装,必须重拳出击。建议落实电池编码溯源制度,让每一块电池都能找到源头,让非法改装者无处遁形,直面处罚。
好消息是,今年9月1日,新的电动车国家标准就要实施了,安全要求更严格了,比如对材料的防火性能要求更高,限制了塑料用量,还优化了电池的重量限制,比如铅酸电池车重量上限放宽到63公斤,平衡安全和续航,压缩了用户非法改装动机。这些规定,都是为了提升电动车的安全水平,降低故障引发起火风险。
当然再好的政策,关键看落实。现在二手市场上流通着大量非法改装车和劣质电池,亟需加强市场监管和消费者认知,避免贪便宜买隐患。
9月的新国标会筑起技术防火墙,但真正的考验还是监管能否穿透地下作坊,智能车棚能否增设消防措施,每一位骑行者又能否抵住“改装超速”的致命诱惑?
崇明这场没有伤亡的火灾,是风险警示,也是整改契机。
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